北京生活网
北京生活网 > 教育 > 正文

唐文红: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为有不为

导读: 

【唐文红专栏】唐文红: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为有不为原创作者|唐文红[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本文由“校长高参”推荐,选自“唐文红名校长工作室”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龙外”)

唐文红: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为有不为

【唐文红专栏】
唐文红: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为有不为

原创作者|唐文红[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

本文由“校长高参”推荐,选自“唐文红名校长工作室”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龙外”)的校园里,种植最多的树木便是玉兰和香樟。

玉兰树是龙外的校树。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这样描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清晨饮木兰坠下的露水,晚上吃秋菊落下的花瓣。玉兰和秋菊在中国文化里面,都象征着高洁品质。

如此的高洁品质。自然深得龙外人的喜爱。

每到一年春好处,玉兰白花满树,校园芳香四溢,美好不期而至。

相对玉兰树的秀美,校园的香樟树更显挺拔。

香樟树又名长寿之树,既有吉祥之寓意,又象征坚韧之精神。她枝叶茂密,冠如华伞,芳香幽长。

龙外校园有一颗树龄近50年的香樟树,这棵树高耸在校训石旁,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

平日里,我巡查校园,会特别留意这棵香樟树,会为她的自然生长状态感到欣喜。

2018年台风“山竹”把这棵香樟树吹歪了。

学校的花工跟我建议:在香樟树旁固定一个木桩,另外还要拉铁丝,通过外力把吹歪的树扶正。

我听从了花工的建议,慢慢地,香樟树愈长愈直挺。

2020年春天,这棵树长了好多新枝叶。向阳的那边,枝叶越长越茂盛,背阴的那边长势却没那么喜人,枝叶稀疏许多。

花工再一次向我建议:把茂盛的一边枝叶砍掉。

我犹豫了,我不想破坏香樟树的自然生长,但看着倾斜的树枝越来越不对称,我采纳了花工的建议。

修剪的头一个月,香樟树看起来很秃,确实不美。一个月后,枝形越来越平衡,也越来越好看,修正后的香樟树仿佛有了更加旺盛的生长力量。

树木的生长,有时顺其自然,有时又要修枝剪叶。

人的成长不是跟树木的生长一样吗?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唐文红: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为有不为

教育不为:遵其道,顺其自然


“不为”即“无为”。何谓“无为”?老子说:


以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无为”意在遵循万物的本质、规律而不妄加干预。这带给我们诸多启迪,在教育中,我们如何做到“无为”呢?


01

尊重生命的内动力


美国思想家梭罗给“教育”这样定义: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会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


自然赋予每个生命自我成长的神奇的力量。


龙外四年级的小杰,对学习提不起劲儿,但号召力强。个性十足的他,手工了得,天天带着班里的一群男同学聊《我的世界》,手工折出来的立体人物栩栩如生,还在班级里公开售卖,竟也还有同学花巨资,心甘情愿来买。


老师与他谈话、让他写检讨、请家长……不仅不奏效,还适得其反,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不知让多少老师谈“杰”色变。


转变方式,与其“围堵”,不如顺势利导。


后来级长把他安排到手工折纸社团,成为该社团唯一一名男孩。来到这里,小杰如蛟龙得水,一发不可收拾:沉醉于折纸艺术,无法自拔。一有空余时间,就往手工社团里钻。


学校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上,他的众多作品被放在C位展出,好评不断。而他,也成为班里的孩子追捧的偶像。


慢慢地,小杰开始由内而外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偶像”的美好人设,让他开始“装”着认真听课,“装”着当其他粉丝的小师傅……如今,他已经五年级了,也许这个孩子早已经忘记了四年级之前,他是怎样一种状态。


而这种“装”,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装着装着就像了,装着装着就是了”,这种自觉地“装”的背后,其实就是自我成长的力量被唤醒的过程。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教育真正要做的,就是挖一方美妙的池塘,引一汪澄清的湖水,然后静静等待——奇迹发生。


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生命会自己找到出口”。的确,在宇宙中,生命是最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内生动力,当内生动力被激发,便能创造出奇迹和不可思议的改变。


02

尊重生命的节律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言: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万物皆有时”,教育要“适于其时” 尊重儿童生长节律,对生长节律认真了解及研究,满足儿童生长的需要。


庄稼要成熟,必须经过四季的洗礼。一个人的成长,也要经过一个过程。


以智力发展为例,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


龙外“九九语文”课程习字板块,一年级新生以画线条练习为开端,继之则注重笔画训练,有一定基础以后指导其进行描红,端正其书写之姿。


在此基础上,中高年级侧重于楷书训练,在用笔、结体、章法等三个方面着力,追求艺术效果,领悟其书法之美。若没有这样的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难免适得其反。


再引心理健康教育为例:


龙外初中部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实际需求,着力创设了“生涯教育”及“品质教育”,由点及面地铺开,学生心理、学业、理想、生涯和生活等多方面的指导工作,助力学生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此外,还着力创设接纳、欣赏、开放、多元温暖的校园与班级外部环境和群体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美德与积极心理品质。


小学部则聚焦于“生命教育”,以此为抓手,围绕生命的长、宽、高,开展富有生命情怀的三生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学会生存、热爱生命、调适情绪、积极生活,奠基幸福人生……


以汩汩向前的长河为生命的长度作注,每一个生命都是长河中渺小的摆渡人,用看似漫长的一生为自己摆渡,有时候难免忽略,变化无穷的河水时而富于急湍,时而只是缓缓慢流。


尊重生命的成长节律,就是带着次序的意识摆渡,在急湍时巧妙过关,在漫流中缓缓前进。按照深浅前后的一定规律,有意识地衡量成长的宽度,适时、适地、适度,才能适情、适理。


03

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提出: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应树木自然的生长规律,才能高大茂盛。至于人才培养,则应遵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卢梭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孩子是一颗蕴含生命力的种子,她的心灵有自己的独特形式,她的成长有她自己的独特方式。


龙外五年级小钧聪明、内敛,但情绪控制差,若与同学发生小矛盾或老师稍有批评,便会竭斯底里,大哭不止,一发不可收拾。


一次语文公开课上,老师教授《观潮》,引导学生想象潮来时的画面,叫了不少积极举手的孩子回答问题,答案基本在意料之中。小钧听得眉头紧锁,一只手似举非举,老师看到此情景,便试着请他来回答。


他站直身子,先评价了其他孩子的发言,再来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角度清奇,让听课的师生为之一震!这等天赋,非常人所有。


于是,教师以此为契机,聘请他为语文课上的总结发言人。所有同学的回答,由他来总结、升华,俨然成为一名“小老师”。学习的充分自信,让这个孩子找到了成长的喜悦感,情绪控制也越来越稳定,孩子的整个状态也越来越好。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需要我们了解、尊重并恰当地加以引导。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有无为,方能无不为。教育无为不是听之任之,而是要遵守“道”,为孩子创造适合的场域,在遵循规律、尊重法则、顺应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切实的指导,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唐文红: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为有不为

教育有为:导其行,积极作为


生命的主体性,以天赋为起点,以后天的教育为终点,需要教育力量的介入和引导。


正如校训石旁的那棵香樟树,我们不会对它自然成长的过程过多关注和干涉,但当它的生长出现问题或者需要帮助时,花工的及时干预就非常适宜。


01

示范,正其身


诗人叶芝说:

教育不是把桶填满,而是点亮希望。


教师要做灯塔,通过塑造自身的形象,为孩子们树立示范,用自己的光亮影响孩子们。


教育就是影响,师者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孩子带来影响。秀丽的板书,激起学生用心临摹;深情的吟诵,带动学生摇头晃脑;严谨的治学,在学生心田播撒科学的种子。


教育的唤醒与鼓舞也许就在一瞬之间。


学校一名语文老师这样写道:当语文在自己身上烙下了印记,文字便有更大的力量浸润孩子们。


“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真实含义远胜它的字符意义,正如我相信文学与文字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浪漫,孩子们如教育学家斯宾塞所说的那样,“寻觅到属于自己的语言”。


经常与孩子们分享读书心得,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读书体会也愿意与你聊。用身边小事联系所读文章,久而久之,他人的文字融于生活的细节,生活的细节又转化为孩子们的文字。


示范的作用也许如灯塔的光,有微弱的时候,但它却永远屹立。走进图书馆,学生会这样说起,“这本书好像老师有提过……”,书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孩子的生命,引领他们成长,教育“正其身”的意义就在这里。


02

赋能,助其行


紫藤萝毫无依附,只能在地面蓬生,给其搭一支架,便可攀缘而上,生机勃发,如瀑布般的淡紫色花,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香远益清。


教育给孩子们赋能,就是供其一个更好生长的“支架”。


赋能,是一个积极心理学名词,它旨在通过环境影响、自我认知、教学体验等,给予他人成就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现成长的意义和自身的潜能,教育应该为学生赋能。


很多人推崇赏识教育,这也是教育可以赋能的一个有力例证。


学生的数学计算作业小有进步,教师批语:“你是一个有着极强计算能力的学生,再加努力,必定可以成为我们班的‘数学小王子’”。


学生写出了一篇颇有文采的习作,教师在班级朗读,并加以点评:“小小年纪便有如此灵动的文字,笔耕不辍,假以时日,可以比肩作家。”


学校LED宣传屏、班级展示栏、班级美篇、教师公众号等众多平台可为学生赋能。龙外的“十大主题月”、 “闯关乐园”期末考、项目式学习等活动,能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


当老师能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学生认识自我并展示自我,当老师能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规划,而最终,那被赋予的能力是融为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被赋予的能量则是对学习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03

纠偏,长其智


香樟木长势不佳,所以在其旁逸斜出时,及时修正,助其步入正确的生长轨迹,此举与教育的纠偏功能何其类似。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龙外有优良的育人土壤,孩子们在这里熏陶濡染,成长必然多了正确的方向,但也并非所有孩子能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找准方向,这时候,教育就该发挥其纠偏作用。


一学生爱阅读,痴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不论上什么课,都变着法子偷偷看,语文成绩拔尖,但其他科目则大受影响,在及格线徘徊。


教师平时观察发现,这位学生异常倔强、叛逆,稍有不慎,激发逆反之心不说,还极有可能打消他的阅读热情。


这时候,施以正面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与其谈心交流是第一步,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是第二步,助其约束自我是第三步。为这个学生的私人订制的“三步走”成效显著,阅读热情不减,各科成绩提升很快。


“清风扶细流,甘霖润禾秧”,教师在学生成长期的“扶一扶”“导一导”,就是当为之事。


04

立德,养其心


青少年阶段,学生不善于自我审视,往往难以做到笃其行,善其身,如香樟木,只管扎根生长,而忽略了平衡的要义。


教育仅仅赋予学生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围绕育人之核心价值“养心”,方能助其更好地成长、成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暴风雨后,一男子海边散步,见一小男孩不停地捡起沙滩小水洼中的小鱼,扔回大海。


男子劝告这位小男孩:“水洼中有成千上百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小男孩并不理会,没有停下救助小鱼的举动。


男子继续问:“你不能救活所有的鱼,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小男孩一边把鱼扔回大海,一边认真地回答:“这条小鱼在乎。”


男子瞬间被感化,于是跟着小男孩弯下身子,捡起了一条条小鱼。


龙外的美好教育,以向善、向美为依归,致力于唤醒生命的良知,全校师生用爱的情怀构筑龙外的精神底色,我们秉承人性美好,春风细雨,润物当时。


教育的为与不为,都有其合理的道理。教育无为,其实是保留了所有为的可能性;教育有为,其实是在无为的基础上,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自由舒展。

唐文红:教育,如挖一方池塘,有为有不为


推荐阅读:品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