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生活网 > 资讯 > 正文

惊叹 | 让老旧小区返老还童,全网在找这个改造者!

导读: 

随着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如何全面考虑、设计面向老年人的功能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莲花池西里小区深入了解“适老性”改造,从经典案例中找答案。老旧小

随着中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如何全面考虑、设计面向老年人的功能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莲花池西里小区深入了解“适老性”改造,从经典案例中找答案。

老旧小区不“老旧”

图片1.png

图:莲花池西里小区外观

“这是老旧小区吗?简直太新了!” 刚一走进莲花池西里6号院,来自北京方庄某小区的居民代表们不约而同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楼体外立面也“焕然一新”,还采用了先进的人脸识别门禁——如今的莲花池西里小区,不仅环境美观,更增加了丰富实用的新功能,特别是平层入户的新电梯,不必再爬“半层楼”,直达家门口——真是太适宜老年人居住了。

“这个项目争取下来真的太惠民了,曾经我不相信,但我现在真切的感受到了!”深入参观了解之后,居民代表们也为自己小区的改造投出了积极的一票,期待着拥有这样的“新家”。

居住在这样的小区,当然也更有“幸福感”。

“因为腿脚不便,好几年都没下过楼了,只能从楼上隔着窗户打招呼。”电梯装好的那一天,两位80高龄的老战友走下楼来,不禁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近20年爬楼的日子可算到头了,这下我们这些老伙伴串门、遛弯儿方便多了!”站在刚刚装好的电梯旁,丰台区莲花池西里6号院居民丁晓明一脸轻松喜悦。

在特殊时期,宅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一个舒适温暖的家,更能让人安心。

“适老性”改造:莲花池模式的精髓

北京莲花池西里6号院位于丰台区西三环中路西侧,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成的离退休干部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300多户居民中,有50%是75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当年建筑标准限制,随着时代发展,小区的整体形象、环境及配套设施需要全面提升。

图片2.png

图:莲花池西里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小区里的4栋多层住宅楼都没有电梯,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老人出行非常不便。“这4栋楼里居住着156户,其中112户的户主是军休老人,岁数最小的75岁,最大的90多岁高龄了。”莲花池军休所管理委员会主任焦光国说。当时,因为生活不便,一些老人因为爬不动高层,有的住进了养老院,有的住进了儿女家,有的甚至在外租房,“有家不能回”。此外,小区的高层住宅外墙没有保温,冬冷夏热,顶层还会漏雨,时常需要维修,下水不畅通,小区布线杂乱无章,外窗护栏“百花齐放”,不利于防火,更存在安全隐患。因为路面不平整,每年都有老人因为摔倒而住院,真是令人心痛。尽管小区内有106个停车位,但仍有车辆停放时侵占人行道路和消防通道,从长远考虑,车位量也是不足的。

微信图片_20200703172009.jpg

图:健康步道,与机动车道没有交叉,老人散步健身安全有保障

2017年,小区启动改造项目,结合居民实际需求,进行“适老性”改造,成为莲花池西里“旧貌换新颜”最核心的主题。

第一大改造方向是从社区公共硬件上“适老”。

首先是增设电梯,方便老人出行。

电梯采用了平层入户的方式,入户非常方便。客梯的载重是1000KG,可以容纳医用担架出入。这些都适用于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场景。居民们表示,加装了知名品牌的电梯,速度快、噪音小,安全便捷,使用体验非常好。

除了新增电梯选用无障碍款型之外,在入口单元门,映入眼帘的是无障碍坡道,这是为了满足行动不便、乘坐轮椅者日常出行。小区的室外设计,从铺装、坡道,到出入口、车位,处处体现出无障碍设计的理念。

640.webp (1).jpg

图:入口处的无障碍坡道

在楼梯间、走廊两侧这样的公共区域,则能看到连续性无障碍扶手,仔细查看,在安装的高度、截面尺寸形状甚至端部处理等方面,都是针对老年群体进行过特殊处理的。

小区的护栏改造是一大特色,这是考虑到原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以及老人休息时对环境安静要求较高,而专门进行的护栏更换升级。新护栏采用了塑钢节能窗,不仅环保,更能够增强隔音效果。

小区还引入了机械停车位,解决了车位长远不足、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的问题,让“生命通道”保持通畅。

第二大改造方向是从社区公共文化上“适老”。

走进小区大门,可以看到新增设的景观雕塑,这一雕塑根据小区特色而进行了人文情怀、军队标识进行了设计,对小区内的老人来说,这种风格不仅温馨,更具有家的归属感。

微信图片_20200703175012.jpg

图:正对大门的文化石

微信图片_20200703175630.jpg

图:文化石背面的竣工志

你还可以看到,小区新增了丰富的运动建设设施,并都是经过“适老性”独特设计的。

微信图片_20200703165240.jpg

图:楼下的休息座椅

舒适的休闲廊架、门球场、健身器材、休息座椅,其中健身活动场地地面铺设着柔软的塑胶垫,可以避免老年人在活动中出现摔伤等突发情况,在健身器材扶手处,则悄悄加设了防滑、隔温软垫。建设器材旁边,随处可见座椅,锻炼累了可以随时休息。

微信图片_20200703181254.jpg

图:健身器材

在住宅内部,还为老人们改造了卫生间,不仅改铺了防滑地砖,还贴心地增加了无障碍扶手和可折叠的浴凳,保证老人在洗浴、如厕时减少意外伤害。

3.png

图:卫生间内的无障碍装置

小区内的老人还可以个性化地配备带定位、紧急呼叫功能的手表,通过APP软件连接到子女或社区养老服务站、卫生院终端,及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做到紧急状况应急处理。小区的变化无处不在,如果问到这里的居民,一定还有你没有发现的细节。在小区的外墙、屋面、阳台等部位材质都更新美化了,旧楼看上去年轻了二十岁。

在楼外,挂着的空调机整齐多了,外墙雨水管升级换代,不仅美观,而且排水通畅了。

楼梯间堆放的垃圾清理了,内墙面和顶棚粉刷了。

楼梯、扶手、栏杆翻新了,消防设施更新了。

弱电线路整理归槽了,停电少了,应急照明和楼道灯具更换为声光控防盗型LED灯了。

……

图7.png

图:改造后,楼外观也焕然一新

难怪要被其他小区艳羡,莲花池西里的改造方案,简直就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

其综合系统、用心,让他众多荣誉加身:

“十三五”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试点和既有多层住增设电梯试点双试点项目;

“十三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改造及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示范工程;

2018年住博会北京馆老旧小区改造、增设电梯双示范项目;

2019年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大会示范项目;

在“适老性”改造项考题上,可以说,这一小区交出了一张优秀的答卷。

背后的故事一:和居民一起“设计”需求

其实,每一项改造内容,是改造方和居民一起“设计”出来的。

以加装电梯为例,在需求征集阶段,丰台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指挥部、卢沟桥街道办事处、军休所等相关部门联合,先向居民们发放了全面的菜单式调查问卷,摸底意向,收集到了大部分需求。然后,居民代表们又对情况类似的加装电梯小区进行了多轮实地考察。眼见为实,实地考察让居民直接看到,住宅楼安装电梯后,会产生什么变化,未来装好的电梯如何使用,是否方便,打消了许多顾虑。

最后,小区召开了增设加装电梯的技术沟通会,根据收集到的需求,制定最优技术方案。

接下来,针对每层住户对电梯的不同需求,方案又进行了反复修改。期间如果居民产生疑问,改造方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居民丁晓明是从头至尾参与了这些环节的代表之一,“过程中,会有分歧,但最终,大家在绝大部分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比如加装电梯,一层的住户可能没有需求,但整体改造结果会让住宅更加宜居,他们也可以低成本参与,最终受益,从而达成了共识。” 常言道,众口难调,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协调工作往往会是难点痛点,对此,丁晓明提出了建议,“在改造立项之初,最好能够组建一个领导小组,包括街道、施工方、物业、居民代表等各方代表,遇到问题,反馈给对应的代表,组内探讨解决,能够大大提升沟通效率。”

充分沟通,“自下而上”,最终所设计出的方案更全面实用,居民不仅有“参与感”,更有了“成就感”,最终才能有“幸福感”。

背后的故事二:多样化资本渠道,解决资金难题

在不久前走红的“劲松模式”中,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本募集。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小区作为复杂的项目主体,在改造中也有更多尝试。在莲花池西里项目改造中,资金的来源是多样的,既有传统的政府、财政补贴,也有单位的出资补助,更有居民自筹,最后还引入了社会资本。这样多元化的资本渠道,让项目得以快速推进和执行,也为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

图片8.png

图:小区改造的资金渠道多样化

背后的故事三:守护家园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对小区进行运营管理,莲花池西里小区也引入了专业化的物业运营公司。

微信图片_20200703165916.jpg

图:服务配套设施

多方参与,分工合作,能够守护改造之后的美好家园,提升人们的居住品质。这也是“莲花池模式”可复制、可持续的基本保障。一个经典案例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社区、居民、物业、投资方、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今天,中国老旧小区存量市场巨大,据报道,约有3.9万个小区待改造,其中恐怕不乏“适老性改造”需求。

希望每一个老旧小区都能这样返老还童,也希望如此具有匠心、如此用心的改造方多一些,真正的为大众做实事,为老一辈社会主义建造者们提供一个快乐、方便的晚年生活。


推荐阅读:中国教育热线